梅鏡傳芳:大甲頂店梁宅瑞蓮堂傳統建築修復或再利用研究計畫買到賺到
介紹給大家一本好書
博客來藝術設計-建築分類好書推薦
購買[梅鏡傳芳:大甲頂店梁宅瑞蓮堂傳統建築修復或再利用研究計畫]絕對物超所值
點圖即可看詳細介紹
內容簡介
梁比美,來自泉州鳳坡村的男子,當年一身布衣、一籮行囊,就這麼隻身穿越了險惡的「黑水溝」,來到了遍地都在等待開墾滋養、卻又處處是契機的台灣。他與妻子黃幼胼手胝足地在台中大甲的鬧街上打腰鼓、賣雜貨、擺布攤,一點一滴地豐實了梁家的基底與家業,並且努力地開枝散葉,如此才成就了梁家這株茂盛豐美的家族大樹。大樹的根,自此深紮,更在頂店之處,孵育出了另一段梅鏡的情緣--「瑞蓮堂」。
瑞蓮堂集傳統建築藝術於大成,然而時光荏苒,隨著最後一戶梁家成員的遷出,老宅終不堪歲月侵蝕,日益凋敝。自幼成長於大甲瑞蓮堂、白手起家創立比菲多食品公司的梁家四房第四代梁家銘,在一份追尋家族榮光之深情,及一份保存台灣傳統建築之美的熱忱驅動下,遂於2011年委託「財團法人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進行「大甲頂店梁宅瑞蓮堂傳統建築修復或再利用研究計畫」。
研究計畫只是一個開端,設計一套良性循環的機制,導入文創產業與行銷商業思維,為老宅帶來資源、注入新生命,並且使它成為梁家人永遠安身的沃土,才是讓瑞蓮堂伴隨家族綿延、代代相傳、永續存在的契機。如此,「梅鏡」方能永世「傳芳」。
作者簡介
財團法人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
1970年代的台灣社會正處於急遽轉型的時期,民俗文化與現代生活逐漸脫節,文化資產瀕臨滅絕的情境。有鑑於此,一群來自不同領域的文化工作者,集思廣益,呼籲搶救,於1979年成立「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並揭示其宗旨為:「維護民俗藝術,傳承民間藝人之精湛技藝,以提高民俗文化的學術價值,充實精神生活。」
本會初創時期,以民族音樂、戲劇的調查與研究為主,隨者各方學者、專家的投入,逐漸擴及工藝、建築、宗教、飲食及休閒文化等層面。三十多年來,基金會開風氣之先,於發掘族群人文,再現台灣圖像,成果斐然,深獲肯定。
李乾朗
台灣台北淡水人,1949年生於大稻埕,國立台灣藝術大學藝術與文化政策管理研究所專任教授,歷任建築師雜誌主編及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董事、文化資產維護學會理事、台北市開放空間文教基金會董事。1978年出版第一本著作《金門民居建築》,此後陸續出版《台灣建築史》、《台灣近代建築》、《十九世紀台灣建築》、《古蹟入門》、《台灣古建築圖解事典》、《巨匠神工》等書。近年以著述、教學及文化資產事務審查工作為主,並推動兩岸建築交流及擔任新加坡古蹟修護顧問。曾執教於台北大學民俗藝術研究所、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研究所,主授台灣建築史、中國建築史、傳統營造技術等課程。出版著作六十餘本、研究報告書近七十本。著作曾獲:金鼎獎、巫永福文學評論獎、中國時報開卷好書獎、聯合報讀書人最佳書獎、等。個人於2011年榮獲台北文化獎。
鄭碧英
中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曾任中國科技大學室內設計系兼任講師,長期從事古蹟、歷史建築之調查研究與寺廟規劃設計工作。
...繼續閱讀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