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與景觀破盤出清
透過網友的介紹 終於讓我找到這個產品了
博客來藝術設計-建築分類書友推薦
想看更多有關[能量與景觀]的閱讀心得嗎?
點圖即可看詳細介紹
內容簡介
本書利用能量解讀景觀,共分五部分(5 parts),包括十個章節 (10 chapters)。
『Part I 入門』是本書基本觀念的介紹,包含第一章「引導10問」、第二章「暢談景觀」;『Part II 大自然』敘述地球上各種能量及其所提供的生機,含有第三章「天地萬能」、第四章「自然盈育」;『Part III 改變自然』指出人類活動對自然的干擾,並以鄉村為例說明,包括第五章「人為改變」、第六章「鄉村景觀」;『Part IV 回歸自然』係利用古今賢者的智慧推研美學學準則,並利用它作為回歸自然的風景管理指南,蓋括第七章「美學準則及規範」、第八章「景觀管理」;『Part 5出門』為本書理論外的實際應用,包含第九章「範例---飛牛牧場」、及第十章「天長地久」。
第一章開始以問答方式解說景觀的三要素:能量、質量及生命,從他們之間關係討論能質互換、能量對生命的支持,同時以能量闡述生命,並建立以能量作為人類.景觀對話的媒介。第二章從不同角度分析及解說景觀的涵義,說明景觀與landscape的差異,並以能量為主對景觀做另類的闡釋。之後在第三章介紹各種能量,包括宇宙能、地球能、生態能及生態衍生能如人的智慧,這些能量是形成及影響今日景觀的主要因素。
第四章的重點是討論自然景觀及被人為或自然改變而看起來像自然的景觀。自然景觀的描述從植物的演變開始,因為地被隨植物改變而變,改變地被也改變景觀。接著按生態能量的分布展示自然景觀,生態能量因素包括地球表面不同位置或不同高度所產生的不同氣候狀態,所以把林相按海平面高度及緯度展示說明。
第五章接續討論人類活動干擾及改變自然景觀,人為改變景觀的程度依人類智能的高低而定。譬如在史前,人與其他動物一樣以體力改變景觀,改變程度極其輕微,民智初開則利用其他動物如牛馬幫助改變景觀,對自然環境的衝擊也不大,等到民智大開,人利用機械及高科技大量改變景觀,某些地方的景觀受到嚴重破壞。直接的改變包括伐木、開路、挖礦、及發展都市等,間接則包含大量燃燒石化燃料及排放過量二氧化碳,使地球暖化並產生氣候變遷,影響全球生態環境及景觀。
第六章以鄉村景觀為例,說明人類改變景觀的過程,因為有些鄉村景觀仍然保存自然風貌,例子包括農業社會前、農業社會及工業社會的鄉村景觀。本章以圖片展示及說明鄉村自然美隨文明進化而改變,美是人類生活追求的目標。
第七章概觀古今藝術家、哲學家及其他美學專家對美的闡釋,從古希臘到今日,從主觀到客觀的美學理論,經過以能量為基礎的分析,進而推演出一組美的準則,並以圖片說明準則及建立美的規範。
第八章接續展示如何應用美的.則及則範做為景觀管理的指南,以在美國農業部林務署(USDA Forest Service)所使用的風景管理系統為例,選擇十種美的準則作示範,一步一步地說明有關景觀美的因素包括景觀特徵、風景魅力、及風景原貌,同時討論所需要的觀賞民眾資訊,因為景觀美是觀賞民眾與風景互動而產生的體驗及感受。最後討論風景能見度及風景分類,按觀賞民眾的景觀美的評價,風景可分成等級。景觀管理者可利用美的準則改變景觀特徵及其他因素而達成管理目標。本章展示,以能量為基礎的景觀理念可將景觀美數字化,提供管理景觀的原則及指南。
第九章以苗栗通霄的飛牛牧展示及說明正面的人為景觀改變,飛牛牧場歷經35年由牧場逐漸改變為遊憩體驗的休閒牧場,不但保持大部分自然景觀,同時建立類似自然風景,吸引眾多遊客,成為人與自然接觸的平台,提供心曠神怡的環境給社會大眾,具有遊憩及社會自然教育的功能。飛牛牧場是國內鄉村農業轉型的典範。
最後的第十章以能量互換原則與讀者共勉,共同.護景觀,使我們的生態環境生生不息。
「能量與景觀」以能量展示、解說景觀,使人對景觀的瞭解更深入,更能體會人在景觀的定位,同時更能融入景觀的境界。
本書特色
.以能量解讀景觀。
.以圖敘說景觀。
.利用愛因斯坦相對論的能、質互換原理闡釋「生命」定義。傳統的生命定義是由生物特徵闡釋,並無理論基礎。
.以能量為原則展示自然景觀。一般人感知景觀的不同,但沒有因能量差異的聯想,因為能與質是可以互換的。
.利用能量說明人類對自然景觀的改變。一般人瞭解人類活動改變景觀,但很少人聯想改變的原動力是能量。
.從能量的角度敘述鄉村景觀的演變。一般人理解鄉村景觀的改變,但很少人體會是因人智慧提升及大量使用石化能的結果。
.從古今美學理論研發一組美的準則,並以圖展示規範。每學分主觀及客觀兩派,準則是一種平台。整合兩派觀念上的差異。
.舉例展示如何應用美的準則與風景管理。提供如何應用美的準則與藝術的創造或設計。
.以飛牛牧場為實例,展示以能量為導向、以美學為基礎的風景改變及維護。
.提供及改變一般人「重物質,忽略能量」的觀念,譬如污染是能量問題,其影響生態環境而變成物質問題,因為能與質是可以互換的。
作者簡介
歐風烈 Fong L. Ou
作者在1940年出生於臺灣中部西海岸濱海的小村落,畢業於中原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其後取得中國文化大學、賓州州立大學都市及區域計畫碩士學位,以及猶他大學土木系博士學位。
為美國華盛頓州註冊工程師、美國土木工程師協會、美國規劃師協會及區域科學協會的會員。2003年由美國農業部退休,曾任國立台灣大學生態工程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目前任中國文化大學景觀學研究所客座教授。
...繼續閱讀
留言列表